逐日科技逐日科技
帮助中心 网站地图

中资源核心代理、沈阳网站建设、沈阳网站制作、沈阳网络推广、手机网站制作、APP开发、软件开发、淘宝店铺装修、淘宝宝贝设计、淘宝开店指导等。

  新闻公告
评论:微博强大而短暂的“同质化”

类别:公司新闻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日期:2011/9/3  【关闭】   【返回
博客作为Web2.0的主要标志之一,在微博兴起后迅速衰落,“Web 2.0”也听上去已是一个过时的概念。由于微博的出现,人们使用博客、电子邮件、即时通信的机会和频率正在减少。媒体环境的“微博化”似乎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它正在成为人们获取、发布信息和从事社交的主要媒体。

  然而媒体史告诉我们,并不存在一次性完成的全能媒体。从长期来看,任何媒体都是“修补性媒体”。一种新媒体突显某种价值和性能,常常是以牺牲和忽略别的价值和性能为代价的。在人们持续使用这种媒体过程中,其弱势日益突出,随之就有新的补充性媒体来修正或替代它。

  相比于第一代网络(Web 1.0),以博客、IM(及IM群)、SNS为代表的Web 2.0有三大特点:一、个人性,即时互动性和社区(交)性。但博客、IM和SNS虽然都具有这三种特点,但都不纯粹,而且三种形式彼此分隔和独立。正是为了克服博客在发布和接收信息的非即时性,低频率性,社交色彩淡薄,有人发明了一种针对博客的修补性媒介——与博客相比,它更像是一种手机短信,而与手机短信相比,它又更像是一种即时通信群。这就是Twitter。

  Twitter这种主要承担个人化、社交化信息的发布和接收平台媒体形式传入中国后,它的媒体属性随信息环境的差异而发生了某种基因突变。正式渠道与非正式渠道信息尺度存在着明显的“压力差”,使得某些信息流向了这种个人性、非正式的信息渠道。微博在中国的兴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是一种发布公共信息的代偿性平台,一种颇具特色的“信息洼地”。换言之,微博这种本来是用于“私下里说话”的私人媒体、社交媒体在中国从一开始就被赋予了大众媒体的属性。大众媒体一点对多点的传播方式与个人和社交媒体多点对多点的传播方式竟然被嫁接在一起。

  在中国,所谓微博,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指新浪微博。新浪推广博客和微博,都是以将它们“广播化”的方式进行的——推出带有明显“一点对多点”特征的名人博客、名人微博是其主要方式。表面上,每个人都可以注册微博,都可以在微博上自由发言,但每个人在进入新浪平台的时候就被“看得见的手”赋予了差别巨大的信息权力。套用奥威尔的《动物庄园》里那头著名的猪的名言,我们可以说,在微博世界里,所有的博主一律平等,但有些博主比别的博主“更平等。”大量的博主属于相对沉默的大多数,真正具有话语权的是形形色色又本质同一的名人博主。他们开通微博的主要动机不是为了接收信息而是发送信息,典型的粉丝与博主的关系是仰视与被仰视的关系。

  这种关系决定了微博信息的品质遵守大众传播中的两大法则。一是“两分钟法则”,即信息量是受到严格限制的——收听和阅读信息的时间不能超过两分钟(这个法则最初源于广播和电视新闻,在微博上,具体化为140个字),深度信息的传播是不被允许的。第二个法则是“平均数法则”。对于一个有众多粉丝的博主来说,他不可能在微博上展示不同层面、不同品质的信息,众口难调的结果是取平均数,发布无论何种身份的人都供同感兴趣的信息,有特别针对性的信息都被排斥在外,除非他愿意自己发布的信息无人理睬。

  这两条法则决定了微博上的信息看起来五花八门,但说到底都是同质化的。这就是说,微博在属性上更偏重于大众化的、内容同质化的广播媒体,而不是内容异质化的窄播和互动媒体。它具有一种疏而不漏的过滤机制,异质化的信息被精准地边缘化。

  新浪微博把受众称为“粉丝”,腾讯微博干脆把把发布信息称为“广播”,把接收信息称为“收听”,把受众称为“听众”。这足以表明微博的“广播”特征。个人性、互动性和社区性因为这一特征而被淡化。个人媒体的标准是说自己感兴趣的,而以粉丝数、听众数最大化的大众媒体的标准是说别人都感兴趣的,它不要求深动的互动,只要求简单、直接的喝彩和追捧,粉丝和听众的的数量而不是质量渐渐成为信息发布的唯一标准。一个博主在不知不觉中被平均化的口味和价值取向所绑架,他可以凭着不倦的媚俗赢得大量的粉丝或听众,但这不是一个彼此之间有深度共识和默契的社区,而是一个随时可能烟消云散的群体。最重要的是,当群体缺乏真正的互动和沟通而聚集在一起的时候,一种潜在的不宽容就会在人群中弥漫,就像我们在《皇帝的新衣》里看到的,人们会强迫自己不要发出异质化的声音,因为这样的声音会招致异口同声的斥责和奚落,谎言、谣传很可能因为没有过滤和免疫机制而大行其道。

  在《皇帝的新衣》中,骗子的行径最终败露,是因为那个不惧怕“群体的不宽容”的小男孩。微博上是否能最终形成对谎言、谣言的过滤机制,取决于它能否给异质化的声音预留一定的空间,如何避免总是那么异口同声。

  在微博上人们能深切感受“蝴蝶效应”的巨大威力。我们亲历过某条微不足道的微博最终引发“核聚变”情景。面对这种巨大的力量,我们显然不应该只是欣慰。如何在网上实现 “核不扩散”,是一个重大的学术和管理课题。如何在控制与失控之间形成某种必要的控制和必要的失控?如何让在微博世界里实现“混沌中的秩序”,让它具有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修复的机制?

  微博在中国经历了一种去个人化、去互动化、去社区化的蜕变。也正是由于这种中国化,微博才在中国如此红火。但它是以减弱微博的web 2.0特性、增加其传统媒体的特性为代价的。它处于web1.0与2.0之间的状态——我们不妨称之为web 1.5,它是2.0向1.0强大而短暂的逆流。信息同质化已成为微博日益突显的问题,而且,微博引发的首轮集体性狂热正在减弱。增加微博在内容、圈子、互动程度上的差序格局,实现内容异质化,圈子去扁平化,是微博今后演进的基本方向。

返回顶部
  新闻信息
新闻信息
站内公告

  信息搜索


  热点新闻
谷歌十一月仍是搜索领军
汶川首条通信光缆抢通前72...
谷歌开始测试图片搜索广告...
信产部10年牌匾即将替换 三...
充分发挥互联网为地震后寻...
 

联系逐日
www.web024.cn网站PR查询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文化路17号金科铭苑3-6-1号
总机:024-31501801
应聘邮箱:Hr#web024.cn  

客户服务:024-31501869
技术咨询:024-31501801
公司传真:024-31501801
客服QQ: 点击咨询

技术QQ: 点击咨询
 Copyright© 2002-2013 逐日科技 版权所有    公司上班时间为周一至周六 在休息时间没能联系到我们,请谅解!   辽ICP备09001821号-1     换个风格: